所在位置:首页 -- 职场人生 -- 正文

平心在线-xg111


发布时间:2020-9-6  来源:admin

新华网张家口8月14日电(肖光明李阳)迎着黎明向食用菌蚝菇洒水、忍受烈日对温室降温、吹起夜风数现金。。。庚子年,年届六旬的常占海开启了新生活,因为温室“承载”着他的希望。

60岁的常占海来自河北省张家口市白山草沟村,距离崇礼区南11公里。在村东南,一排排食用菌大棚格外显眼。70个温室被编号。31号、32号和33号温室的主人是常占海。在温室里,一阵真菌的芬芳让人心旷神怡。看着小蚝菇在棍子上竞相露出“小头”,常占海笑着说,“这些明天就可以摘了”。

刷草沟村人多地少,主要以劳务输出为主。年轻时常湛海在外面转悠,因为跑原来的运输车的原因,离家去外省往往几个月都回不了家,这个流浪汉近20年了。2019年,美丽村建设完成,新建居民楼,群众逐步回乡居住。当地依托生态环境、地理优势和气候特点,因地制宜培育食用菌,培育特色产业,创造新经济。

常占海说,建一个食用菌大棚1.2万元,建档立卡门除了享受政府8000元补贴外,还可以借钱。他只花了1.2万元买了三个大棚,每栋都卖了2000多元的蘑菇。他对自己今年的收入并不担心,已经对在家辛勤工作的成果充满期待。

张玉兰和丈夫常年在草沟村打工,去年回到村里,现在是两个食用菌大棚的老板。用她自己的话说,“我可以在不耽误温室工作的情况下整理我的家。我每天都能摘蘑菇和现金。村外的人都羡慕门口的这种经济。”

张玉兰说,在外打工挣钱充满艰辛,回自己家打工很大方。蘑菇已经出了一茬半,卖了4000多元,前景很好。她和其他种植者并不担心销售,因为村里的村委会和工作组从一开始就在规划食用菌产业,冷藏保温车和面包车被运到张家口和宣化的蔬菜批发市场进行订单销售。

真菌天然娇嫩,对生活条件和种植技术有严格的要求。今年第一年,村里聘请了一名技术教师赵忠良,培训食用菌种植者。

据赵忠良介绍,每周一、三、五晚,村里都会有20多名“学生”准时到达,培训内容涉及食用菌栽培技术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结束后,将对农民的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进行综合评价。

赵某每天都通过手机接到种植者的询问,他还每天骑电动车到食用菌大棚进行现场指导。在他心目中,这群“学生”都是优秀的,在当地想办法致富是件好事。他还将讨论如何把这些农民培养成技术工人和新型职业农民。

作为村里刷看草沟村的第一书记,史占军一直在为村民谋划新路。他告诉记者,村里将新建一个储存食用菌的冷藏库,并将带领村民自制木耳棒,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并购买冷藏车,扩大销售渠道,运输到一线城市。同时,村里还将培育食用菌交易经纪人,规范销售市场。